【編者按】
智能建筑的概念正向多個領域滲透,其中智能校園便是從智能建筑的基本含義中擴展出來的,其服務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服務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以及安全的學習環境。
21世紀人類社會步入信息時代,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追求著更安全舒適的生活方式。目前,正在興起的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是高科技與現代建筑的巧妙結合,它是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
智能建筑的概念正向多個領域滲透,其中智能校園便是從智能建筑的基本含義中擴展出來的,其服務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服務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以及安全的學習環境。
1.智能學校的功能及實現技術
1.1 校園網網絡系統
1.1.1 建網的指導思想
擁有一套完整實用的校園網是智能學校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礎。校園網,顧名思義,是一個把學校的行政管理機構、實驗樓、圖書館、教學設施、學生宿舍等連接起來,進行通信,實現信息共享和高效管理,并且可以通過中心服務器和Internet連接訪問外部資源的一個覆蓋校園的網絡。其建網的指導思想是:利用校園網的交互性、個性化、資源共享等特點,突破教學在時間、地域和年齡上的限制,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為教學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提供一個理想的平臺。
1.1.2 校園網設計方案
(1)網絡結構:校園網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網技術(第三層交換),呈星型結構。二級交換機采用快速以太網交換機,服務器采用千兆網卡,二級交換機100M到桌面;
(2)網絡設備:主干網絡采用第三層交換機;二級快速以太網交換機;各種網絡應用服務器;路由器;UPS電源;若干臺微機及各種備份設備;
(3)軟件選擇:電子郵件系統、網管軟件、自動備份軟件、辦公自動化軟件及其它網絡應用和開發軟件。
1.1.3 Internet接入
在學校網絡中心,通過一條DDN專線,將校園網接入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從而進入國際互聯網Internet。
通過一臺代理服務器作為校園內部網與Internet的橋梁,校園內部的計算機通過網絡中的代理服務器訪問Internet。
校園網與Internet互連后,校園網用戶在權限允許的范圍內可以使用Internet上的Web訪問、Email收發、FTP、Telnet、BBS、新聞組、討論組、個人主頁等服務。
校園網站連接Internet,用于宣傳學校形象、教學信息發布、提供信息查詢等,也是網上教學的渠道。
1.3 園區通迅系統
1.3.1 程控電話交換機
直撥電話:一部分用于行政辦公及物業管理,另一部分用于園區主要交通要道、每棟樓的大門口與園區管理中心的緊急聯絡。
內部電話:主要用于校園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
1.3.2 無線通信
建立較小范圍內的收發基站(半徑正好能夠覆蓋整個園區),實現整個校園內部無線手機、話筒、外語學習廣播、尋呼機的無線通訊。
1.3.3 衛星通信接口
該系統作為有線網的補充,建立起園區師生與國內、國外進行語音、數據、圖像通信的傳輸通路,以便進行國內外校際教學科研交流。
1.4校園內部有線電視系統
校園內部有線電視系統是豐富師生校園生活、為教學服務的重要手段。由于Internet的飛速發展,使得有線電視網絡從單向廣播式網絡向雙向交互式網絡方向發展。電視節目來源可以是校園電視臺的現場直播或錄像,也可以是自行接收的衛星電視節目。由于是雙向傳輸網絡,系統具有上行控制信號傳輸功能,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直接點播存放在多媒體教學服務器上的視頻信號。
1.5 機電設備管理(BA)系統
學校內部有許多公共設施或設備,如水泵、變配電、通風、照明、電梯等。這些設備本身既是學校管理監測的難點,又往往都是耗能大戶,為提高這些設備的物業管理水平,智能校園在設計中采用了機電設備管理系統。設備運行狀況由中央計算機監控、記錄,管理人員無需親臨現場,即可自動實現對電力、供熱、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調節與管理,使各種設備始終運行于最佳狀態,在達到節能目的的同時,為師生的學習、科研提供舒適的環境。
機電設備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BA中央監控系統提供與園區網絡系統接口;供配電監控;給排水監控;公共照明(包括園區公共場所照明及泛光照明和樓道照明)的控制;校園廣播及緊急插播要求與安全保衛、消防聯動;電梯運行監測。
1.6 園區安全防范及報警系統
園區安全防范報警系統是智能校園實現安全管理的重要系統,主要包括:閉路電視監控、周界防范及巡更系統、防盜報警、出入口控制、消防報警等。
1.6.1 閉路電視監控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是獲取視覺信息最可靠、最重要的手段,攝像機主要分布在樓內交換機房、計算機房、財務處等重要場所,圍墻、各建筑物出入口等地方。通常情況下,多臺攝像機按一定順序監視學校內的公共場所和重要部位,通過與防盜報警系統的聯動,對報警區域進行監視和實況記錄。
1.6.2 周界防范及巡更系統
在校園的圍墻上設置主動紅外對射式探測器,實現對校園周界區域的監視。一旦有人翻越圍墻,遮擋了紅外光束,就會觸發控制中心內報警系統,同時聯動相應區域的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對現場情況進行錄像。在園區內設置電子巡更系統,讓保安人員定時定路線對園區內進行巡視,以彌補其它技防手段的不足,及時發現可疑情況,防患于未然。
1.6.3 防盜報警
防盜報警系統主要由安裝在交換機房、計算機房、財務處等重要部位的雙鑒探測器組成。另外,在財務處、值班室等處還安裝緊急按鈕,以便發生突發事件時可及時呼叫保安人員進行處理。
1.6.4 出入口控制
對校園的車輛出入口、樓宇出入口進行監視與控制,校內師生與保安人員配備不同級別的IC智能卡,對校園師生出入園區進行身份鑒別、確認,及出入信息登記,并提供師生出入園區信息的登記及查詢功能。
1.6.5 消防報警
在校園的各個樓內設置火災報警系統,并與消防控制中心聯動控制,當有火災發生時,可及時報警并啟動相應的消防設備,同時系統自動啟動校園廣播音響系統中的緊急程序,停止播放校園廣播,插播告警信息。
1.7 綜合布線系統
智能校園內有大量的系統及設備,綜合布線系統設計必需綜合考慮通信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機電設備管理系統、報警系統、計算機網絡等系統的信息交互需求,采用先進的、高性能的、靈活的、經濟的結構化布線設備,使系統的集中管理水平達到最合理的利用和實施狀態。
為支持大量多媒體應用所需的帶寬,并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樓群布線:≥1000M帶寬;樓宇內部布線:≥100M帶寬;戶內布線:≥10M帶寬。
總之,智能校園的設計是通過對校區結構、系統、服務、管理以及它們之間內在聯系的優化考慮,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及IC卡技術的基礎上,采用系統集成方法,逐步建立起一個溝通校園內部及校園與外部社會的多媒體綜合信息交互系統,真正把大學園區建成一個智能化的教學科研科技中心。
來源:中國安防產品網